柚木僧院Shwe Yan Pyan

shwe yan pyay

Shwe-Yan-Pyay僧院位在剛出茵萊湖娘水鎮,往來機場的主要幹道旁,大約建造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有二百多年歷史,是一座具有傳統緬甸撣族風格的僧院建築。

前往僧院

Shwe-Yan-Pyay僧院離娘水鎮二公里多,步行約30分鐘,路線簡單明瞭-就「Shwenyaung-Nyaungshwe Rd.」這一條直線路,剛好適合吃完早餐後慢慢散步前往。

shwe-yan-pyay-route

出娘水鎮的地方有一個標示,完全不懂緬甸文的我,猜測大概是歡迎或謝謝到訪娘水鎮之類的意思。下圖是經過這裡以後,剛進入娘水鎮時的第一眼所見。

nyaungshwe

在進入娘水鎮之前,對向車道有個類似收費亭的小屋,幾個男子或坐或站的檢視來車,我這一側因為是離開娘水鎮的方向,沒有收費亭,但卻有幾個女孩手中拿著鍚缽,有幾輛車經過時自動停下來投錢。

我心想,莫非出入娘水鎮得付路費,那麼行人呢?仔細觀察又完全看不出哪裡有標示買票資訊,正當我一邊猶疑一邊走過女子身旁時,她們只看了我一眼,並未向我收錢。(回程時才知道這是在募資建佛寺!)

nyaung shwe

沿途風景

眼前走的這條路是右側單向車道,與對向車道之間的中央分隔島有一排大樹區隔,緬甸的人與車也是靠右邊走,雖然沒有所謂的人行步道,但通往僧院的這條道路車輛並不多,不必擔心人與車爭道,沿途也有樹可以遮擋陽光。

shweyanpyay4

雨後地上偶有積水及爛泥,仍得注意一下腳底。幸好路上多數時候根本沒車,走到柏油路車道上也無妨。

shweyanpyay6

道路左側是稻田,右側有一座大水塘(Tharzi Pond),不知情還以為是座小湖泊。水不深,水底的泥土水草隱約可見。

shweyanpyay9

大水塘十分平靜,只有幾隻鴨子或在岸邊理毛或悠遊於水上。

shweyanpyay5

如果不想走路,騎腳踏車也很適合。這一路從娘水鎮走到僧院,遇見三個洋人騎腳踏車從我身後經過,也朝柚木僧院方向前進。

路上最常看見的車,是農用搬運車或農耕機之類的車子,上面總載滿農民或農婦。

shweyanpyay7

遠遠看見對向車道有東西逐漸靠近,好像是一隻移動中的動物,睜大眼睛仔細一瞧,原來真是一位農夫騎著他的駿馬在柏油路上奔馳,表情認真似在趕路。我一瞬間以為是在拍穿越劇,回到了古代場景,這氣氛實在奇妙。忍不住嘴角上揚,又覺得是自己少見多怪,這不過是當地人家普通的生活而已。

shweyanpyay8

經過這片樹木,前方右側已經沒有樹可以遮蔽了,所以改走在中央分隔島上。分隔島立著一個標幟,是緬甸國土的形狀。

shweyanpyay10

路旁有十幾個男人在工作,將大石塊敲打成小石塊,我雖然低調走過,但知道自己在他們眼裡顯而易見是外國人。經過之後,遠遠的才拿出相機回頭拍照。

shweyanpyay11

另一側道路旁,有數間以茅草搭建的住所,屋外晾曬著床單。想起都市裡有些公共建設外包勞力工作時,總會有臨時住所給工人們,所以猜想這是他們的臨時住所。雖然簡單,卻也是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

shweyanpyay12

柚木僧院

Shwe-Yan-Pyay僧院就在馬路旁,往來機場與娘水鎮路上,所以要錯過簡直很難。

shwe yan pyay

我因為經過了幾天坐船遊茵萊湖與騎腳踏車的行程後,想轉換氣氛改以步行方式只在娘水鎮走走逛逛,在旅館櫃檯的介紹下而知道這個地方,許多人主要因為「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介紹而到這裡拍照。如果不知道寺名,而聽說「inle teak wood monastery」(茵萊湖柚木僧院),八九不離十是指這裡!

一般認為這座僧院建造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是典型的傳統撣族風格建築,沒有經過重整改建,仍保存著它最初興建時的原始狀態。

shweyanpyay13

僧院特殊的窗戶造型是它最吸引人的特色,特別是正中央的兩扇巨大橢圓形窗戶,當僧侶穿著袈裟從窗戶往外看時,會形成適合拍照入境的畫面,許多人是為了捕捉這一刻而來!

如果只是這正面的窗戶,也許還不足以形容它的魅力,建築物側面的角度可以看出僧院屋頂上精細繁複的雕刻裝飾。

shweyanpyay14

由白色階梯上樓時,聽見佛堂裡傳來訟經的聲音,我脫掉鞋子放在門口,小心翼翼的進去,跪坐在佛堂最後面靠窗的地方。佛堂前方有幾個小和尚盤坐在佛像前面訟經,右前方一位看起來年紀稍長、輩份較高的和尚似乎在主持訟經。旁邊有一位洋人旅客拿著單眼相機,對著訟經的小和尚們猛拍,只聽見快門卡擦卡擦聲。

Shwe-Yan-Pyay monks

坐在最後面的我旁邊,有一個小和尚似乎心不在焉,他就是剛剛直往窗外看的小和尚。似乎不專心或不喜歡上課的孩子總愛坐後面,場景不論從學校換到寺廟都不變。

小和尚旁邊有三塊接近天花板高的木板靠在牆壁上,寫的是各捐款人姓名及金額的功德簿,內容簡直是聯合國,各種國籍的捐款人都有,尤其以歐、美為大宗。以眼前所見,沒有絡繹不絕的遊客或觀光團的這間寺院,實在令人驚訝,我想「孤獨星球」應該佔了很大功勞。

shweyanpyay child monk

當訟經時刻一結束(不知道這是否為「早課」?),小和尚們迅速閡上經本,起身離開,一眨眼溜個精光,只剩年紀稍長的和尚在與一位訪客談話。我起身在佛堂內走動,佛堂內部裝飾和來緬甸所見過的其他古樸寺院大同小異,果然是特殊窗戶造型讓它與眾不同。

shweyanpyay18

走出來時,剛剛的訟經的小和尚們一個個拿著缽,不知是用完餐還是正要去吃餐。有個小和尚似乎是腳有髒泥,一直往積水的坑裡踩洗。

shweyanpyay20

僧院一旁有一間佛寺,如果有時間不妨進來參觀,只是似乎少有人煙,地板多沙,不太乾淨。除了剛要進去時有兩位遊客走出之外,我在裡面慢慢繞逛一圈出去,都沒見到其他遊客。

shweyanpyay21

牆上滿是一排排整齊的凹洞,洞的周圍以類似琉璃的彩色玻璃片裝飾著,每個洞穴內都有一尊小佛像,佛像前方都有一小塊白色牌子寫著緬甸文字,但是有些洞前的牌子則是以英文寫著國籍、姓名與西元年。

我想起台灣寺廟裡的「光明燈」,不知道它的功能與性質是否類似。

shweyanpyay22

牆上裝飾的彩色琉璃雖然細致美麗,但也不少殘缺破損,或看得出隨意補強痕跡,似乎缺乏管理維護。想像若還原它的原始樣貌,應該是相當精雕細琢與美麗的藝術品。

shweyanpyay23

壁雕上的許多故事,雖然無法完全懂它的意思,但可以對緬甸人(或只是撣族?)的信仰、風俗習慣、服裝等生活百態略觀一二。

shweyanpyay24

萍水相逢

走出佛寺,我坐在僧院大門樹下的椅子上喝水,準備休息一下再漫步回鎮上時,遇見一個拿著單眼大炮相機的緬甸男人,因為英語可以溝通,得知原來他是娘水鎮當地人,趁工作空檔來拍照。聽到我是自己走路來時,大方的說回去可以載我一程,但他要先去對面喝杯茶。果然十幾分鐘後他回來了,車子是休旅車,看起來很新。我樂得可以搭便車,畢竟已經接近中午,天氣開始熱起來。

回程行經剛剛的大水塘,他突然減慢車速,然後靠邊臨停,正當我感到困惑時,他問:「不想拍照嗎?」原來是跟我一樣,注意到了對面的大水塘剛好有人在划小舟。我雖然心裡想到,但搭人家便車也不方便說停就停,果然是同好,下車拍照當然好!

shweyanpyay27

下車後過馬路到對面拍照,我的相機鏡頭望遠功能不足,最近也只能拍到微小船身,看著他帶著專業大炮相機,滿意走回車上,想必收獲不錯。

短短幾分鐘車程,車上聊起工作時,得知他是工程師,我一聽很難想像娘水鎮有什麼科技公司,直到回到娘水鎮,才明白原來他是建築的管理工程師,工地剛好和我的旅館隔幾間房屋而已!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