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萊湖一日遊(二)長頸族 Kayan People

longneck

我們的船開進茵萊湖其中一個水上村莊,水道逐漸開始縮減,船速也變慢,水深似乎連一公尺都不到,前進的有些吃力,河道兩邊是水底挖翻出來填放的爛泥,看似一大清早疏濬開通河道時弄的,乾季末期的水位大幅降低,影響船隻航行。

第一站:金銀飾店(Gold & Silver Smith)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船停靠在水上村莊的一間民宅前,有個女孩出來迎接我們上岸,大家也就默默的跟著踏上吱嘎作響的木板樓梯,門上一塊板子寫著店名,就是這間店的招牌了。

進門後是大廳,解說員女孩拿了一塊礦石以及打造好的純銀塊,向大家說明銀飾的材質及歷史。沒有太多花俏誇張的肢體語言或腔調,只是平實而流暢的敘述著,像是背誦了很熟的稿子,日復一日。

silversmith1

離開大廳接著進入一間房間,是各種銀飾鑄造的過程,一排桌子坐了幾個正在冶煉銀飾的男子,每個人負責一項程序,其中一個男孩還把前額的頭髮紮成沖天炮,大概是方便看東西。沒有人戴任何的防護設施,金屬不是有毒物質嗎,我一邊試圖聽清楚女孩講解,一邊感到疑惑,但是在這樣的地方,還談什麼防護,也許有錢賺就好。人一般總先求得溫飽後,才有餘裕想到其他層次的問題。女孩解說的聲音被機器的聲蓋過,我其實沒聽楚詳細內容。

silversmith3

接著,她領我們走進隔壁另一間房間,原來是銀飾品的販賣店。一排排玻璃窗櫃裡,整齊陳列著戒指、手環、項鍊、髮飾等各種銀飾品,店裡有兩、三位女孩待命,看起來閒適友善,完全沒有緊迫盯人。我們這一船人的組合,除了船夫,還有我、日本女子、義大利男子及一對歐洲情侶(忘了哪一國),總共五位乘客,不知是對銀飾沒興趣,還是剛好這團不是採購控,大家對買東西興趣缺缺。

沒有人買東西,是意料中事。就在大家紛紛往門口聚集時,剛剛在我們上岸時不見蹤影的船伕,不知從哪自動冒出來。上船坐定,準備離開時,一位婦女划著小舟靠近,船上擺滿各種紀念品,她沒有說話,只微笑攤開手上的飾品展示給我們看,見有人搖頭,馬上換拿其他飾品,發現大家沒意願買,仍然緊跟著船幾分鐘,我們沒有人驅趕或感到不耐煩,婦女直到出現另一艘觀光客船,才趕忙改向那艘划去。

第二站:長頸族、手工紙傘(Long-neck & Umbrella)

下船後,走上樓梯後是個平台,平台上幾張木椅排排坐,兩張小桌子上攤著許多小紀念品在販售,盡頭那一側有三位長頸族坐在椅子上面對著樓梯,等待跟觀光客合照。我們到的時候剛好有一組觀光客家庭在與她們合照,照完後給了小費。屋內靠進門口的地方,有另一位長頸族婦女在織布。茵萊湖的長頸族是由其他地方來的,以觀光維生,並不是這個地方的族群。

umbrella
inle-kayan

長頸族是主要分佈在緬甸北部的少數民族,最初沒有戴頸圈,後來在部落全盛時期,受到老虎攻擊,一些族人因頸部被咬而死。這使得大家非常害怕,於是部落的大長老下令:所有女孩和未婚婦女都必須戴上頸圈,避開惡運。一開始用的是「黃金」打造的頸圈,後來因為黃金變得稀少昂貴,才改為現在的銅圈。長頸族的女子從五歲起開始戴,第一次戴就是總重1公斤的8個頸圈,之後每經過三年會再加上3圈,直到女子滿25歲或結婚為止,一旦戴上之後,終生不會拿下來。(摘譯自「泰國清萊鴉片博物館」資料。)

不知是否為了讓觀光客好記,當地各種旅遊行程或旅行社,常在宣傳時把「長頸族」的英文直接稱作「Long Neck(長脖子)」給外國人看,簡單易懂,但有些人認為帶有歧視意味,應該稱呼她們為「Kayan」。其實對離鄉背井、特地跋涉到此表演的部分長頸族而言,也許一切無所謂,能打開知名度、廣為人知,賺錢維生才重要吧!

進入屋內的紀念品店,裡面賣的東西有木雕、吊飾、佛像、佛珠、手環、貝類製品、餐具…等,大家在裡面閒晃一圈後走出來,進入隔壁另一個小房間,這裡正在製作紙傘。除了展示手工製作過程,當然也歡迎遊客購買。

umbrella3
umbrella4

一個男人正熟練的裁切竹子,製作傘柄及傘骨,三位婦女盤腿坐在地板上,分工合作裁切、糊紙、黏貼新鮮花瓣。天花板吊掛著一些紙燈籠,燈籠上面是鮮花壓貼的裝飾。屋內放了許多製作中的半成品及成品,全部手工製作。突然想起,都還沒機會去看高雄「美濃油紙傘」,倒是先來了別的國家看手工紙傘了。

十數把展開的紙傘,漂亮整齊的擺放在地板上,等待著有緣人。這樣美麗的紙傘,不知是否能在緬甸的雨季裡抵擋每日的傾盆大雨?


相關文章:

  1. 茵萊湖一日遊(一):漁夫
  2. 茵萊湖一日遊(三):五佛寺 Hpaung Daw U Pagoda
  3. 茵萊湖一日遊(完):跳貓寺
  4. 茵萊湖 包船行程與費用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