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萊湖一日遊(一)漁夫

inlefisherman

八點整,我和幾個要搭船的旅客,在旅館大廳集合,準備參加茵萊湖一日遊行程。一個肩上掛了幾件救生衣的小伙子進門,帶我們沿運河旁的小巷弄走到碼頭。

河邊停滿密密麻麻的長條木船,船伕穿梭其間,準備開工。乾季末期,河水水位很低,岸邊曝露出大片泥土,我們跟著船伕,踩上鬆軟的泥土,得跨過別人家船隻,才有辦法登上自己的船。船身很窄,大約只能容納一個人的寬度,船夫搬出四張木頭椅,前後排成一排,每人挑一張坐;又分給每人一個座墊,放在硬梆梆的椅子上。椅子雖然不大,但卻十分穩固!

boattripbegin

坐定後,船伕開始將船隻調頭,準備開往湖的方向。因為河水水位低,河上又塞滿船隻,一時之間移動困難,幸好船伕們之間都會互相伸手幫忙,只見船伕拿著一根長桿子撐住湖底,使勁地移動船身,東挪西移。費了一番工夫,才終於得以出發。此時,岸邊突然有人對船伕喊話,大家轉頭一看,原來還有一位洋人男子,差點沒趕上。船夫又搬出一張椅子,讓每人騰出一點空間,再次坐定後,重新出發!

到了寬闊的運河水道時,聽見馬達發動的巨大聲音,原來茵萊湖的船已經有馬達,我對於可以在這個緬甸第一大高原湖泊,安靜享受湖光水色的想像幻滅。

記得在柬埔塞遊「洞里薩湖」時,震耳欲聾的馬達聲一路相伴,連講話都要用吼的才能聽見,旅途中遇見的日本友人曾旅居緬甸八年、後旅居泰國四年,當時以他的經驗告訴我,茵萊湖這裡的船可是用人力划的,沒想到才沒幾年,一切發展的這麼快!再仔細觀察,發現有馬達機具的船,大部分其實都是用來載旅客或運送貨物,當地一般人家及漁夫仍是使用人力划槳。【私旅誌:洞里薩湖之空邦魯

茵萊湖
茵萊湖 河岸邊的民宅

船在娘水鎮通往茵萊湖的運河上疾駛,兩岸邊的景色先是旅館、餐廳,隨著離碼頭愈來愈遠,逐漸變成民宅與綠草地,河岸邊儘是工人搬運蔬果貨物、婦女洗澡、洗衣服、洗鍋碗瓢盆或者與鄰人閒話家常的畫面。不少旅館看似新建或翻修中,這是緬甸開放後的明顯改變。

運河水道上,左側是一艘艘載著觀光客,開往茵萊湖的船,右側是裝載各式各樣貨物或者通勤居民,開往娘水鎮的船。兩邊的船交錯而過時,偶爾會有馬達噴過來的水花,大家的身體都自然扭動一下閃躲。

inleboatrip21

不像觀光客坐在船上的小椅子,本地人習慣在船上舖草蓆,席地而坐,並且撐傘遮陽,厲害的是,傘不會因為強風吹來而開花!

船大約開了二十分鐘後,通過了運河,隨著眼前逐漸開闊的視野,開始進入了茵萊湖的範圍。

茵萊湖 漁夫

茵萊湖是緬甸撣邦省撣邦高原上的湖泊,位在海平面上900公尺,湖長22公里,寬10公里。湖的周邊居住著許多不同族群,最大族群是Intha族,以漁夫「單腳划槳」的傳統捕漁方法而聞名,也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特色!

「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曾經把茵萊湖漁夫單腳划槳的照片作為書本封面,更多人因此知道了茵萊湖這個地方,慕名而來,為的就是拍一張相同畫面。

insherman1

乾季時,茵萊湖平均水深2公尺,最深處也不到4公尺,雨季時,水位約再增加1.5公尺。因為湖水非常淺,所以除了以長尾引擎船載送貨物或乘客之外,大部分居民都是以小船往來其間生活。

長滿蘆葦及水生植物的茵萊湖,如果坐著無法看清楚水中的阻礙物,站著視野較佳,所以發展出一隻腳站立在船尾,另一隻腳纏繞住船槳的方式划行前進,而騰空出來的另一隻手,則可以作其他事,譬如拿漁網竹籠捕魚。

特別的是,只有男性才單腳划槳,婦女仍與其他地方一樣,維持雙腿盤坐船尾,雙手持槳划船方式。

inlefisherman

船才剛進入茵萊湖,船伕便將速度減慢,遠遠的有個拿著傳統竹製網籠的漁夫朝我們的船划過來,大家開始很興奮,紛紛掏出相機。

船伕停了引擎,只見漁夫擺出招牌的單腳划槳動作,任我們拍照,沒有在捕魚。大夥猛按快門,不久,他將船划靠近我們船頭,手中拿著一條魚在我們面前晃,嘴裡對著坐我前面的洋人喃喃說話,仔細一聽,原來是:「money」,我才意識到這是為賺觀光客小費而來的表演。

之前因為有網友說至少給500K(約0.5美元)就可以,我把手伸進背包,捏著一張早準備好的紙鈔,但其實心情非常複雜,一方面因為我想看的是真正的傳統漁夫捕魚,而不是表演;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動作,加速這裡變成像柬埔寨洞里薩湖那樣,觀光商業氣息很重的地方。

也許觀光客沒有改變他的生活方式,他還是個漁夫,只是利用漁閒的時候賺小費貼補生活;也許改變沒有不好,觀光幫助改善了當地人的生活,事情總是一體兩面,是好是壞,我沒有答案……

大家一陣安靜,沒有人給小費,船夫發動了引擎,繼續進前。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