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老先生
已經要離開仰光大金寺的我,在通往電梯的長廊上,遇見一位中年男子以英文主動打招呼。目前碰到的緬甸人都十分內斂靦腆,頂多微笑示意,但很少主動出聲,不知是民族性還是語言隔閡,所以我忍不住停下腳步與他交談……
原來是在大金寺裡當導遊,每天都固定中午左右來大金寺,然後待到晚上十點左右回家,等看有無旅客需要英文導覽。我由言談中,猜測應該是以小費維生。好奇男子的英文哪兒學的,他說自己以前曾經到新加坡工作過,接著聊到了家人小孩,幾個小孩都大了,有拿公費出國的、有在念大學要當老師的,似乎非常以孩子們為傲,但語氣中透露出仍需準備教育基金。末了,他告訴我若需要導遊他都會固定在上面某個地方攬客!
與中年男子話別後,在搭電梯前,又遇見了另一位老先生主動寒喧。一問之下,他的名字非常洋化,叫「亞歷山大」,原本以為非本名,後來才知道是本名。看起來七十多歲的年紀,推測出身於英國殖民統治緬甸時期,有這樣的洋名也不奇怪!
老先生戴著黑眶老花眼鏡,頭戴頂帽,身著白襯衫,下身圍件緬式長裙,手臂夾了一個陳舊但乾淨的黑色公事包,氣質像是曾經受過良好教育的英國老紳士。原來他也在大金寺作導遊工作,家住附近十五分鐘步行距離,每天固定往返大金寺,中午會回家用餐。他問我是否需要導遊?我說自己已經要離開大金寺了。他微微一笑,沒有再多說什麼。
一同下電梯後,得知他要去吃午飯,非常想跟著當地人吃道地緬式料理的我,很好奇並沒在這附近看見醒目的餐廳,不知大家究竟都上哪兒吃飯?便跟著過去。過了馬路,走入一條看不出來原來是條路的大巷子,這裡有許多外觀不起眼的小吃店家,原來當地人都隱身在這樣的地方用餐,也終於理解大家席地野餐的飯菜究竟購自何處。
玻璃櫃裡的鐵盤裝盛著不同菜色,像自助餐店一樣。
老先生只點選了一道菜及一碗飯,我心中略感意外:只有一道菜配飯?我自己則因為從來沒吃過緬甸菜不知選什麼,又怕天熱吃不下或口味不合,所以保守的只簡單挑選了兩樣,一道是苦瓜醃拌辣椒,另一個是馬鈴薯泥和。
小吃店裡沒有冷氣,木桌上舖著白色塑膠布,椅子是藍塑膠圓椅,牆上掛著幾支電風扇。找到空位坐下後,店家給我們送上水。老先生的冰水明顯是用空寶特瓶重新裝的,因為瓶蓋沒有密封而瓶身看得出再使用的痕跡,給我的則是一般密封瓶裝礦泉水。原來在緬甸的小吃店或餐廳吃飯,一定都會免費提供茶水,但若是不放心可以另外付費買飲料或瓶裝礦泉水。
店家送上我們點的菜飯以及一碗湯之後,還多上了一盤菜,裝盛著水煮地瓜葉、南瓜、生高麗菜以及一塊檸檬,而這一盤是前一位客人用餐時擺在桌上的,客人沒有動,現在又再重新擺上桌。吃飯時,老先生沒有碰這盤,天氣熱我也吃不下那麼多,所以也沒有動它。後來才知道在緬甸很多店家都會主動在桌上擺上這樣一盤免費的青菜。
恰逢中午用餐時間,人愈來愈多,店裡滿座,感受到大家不時注視的眼光,有些不習慣,顯然我是這裡唯一的外國人。
用完餐該離開了,老先生與店家聊了幾句,大概是請他們結帳之類的吧,然後看著我,沒有掏錢的意思……雖然如他之前所提,這裡小吃店賣的價格比市區便宜一半,兩人總共才1000K(1美元)!因為打算搭公車回市區,便詢問老先生最近的公車站牌在哪兒,他說在他回家的路上會經過,他家離大金寺步行十五分鐘,我儘管跟著走就好。
沿途經過了一棟有殖民風格與特色的老建築,看起來似乎施工翻修中。老先生說位在大金寺附近的這一區現在都是僧院,這一棟黃紅色的建築曾經是天主教用,後來的所有權人改捐作佛教僧院,附近都是女僧院……云云。老先生英文不錯,只是因為年紀大,口齒較含糊所以讓人聽的有些吃力。
穿過這區後,不知何時已到了大馬路,他指著右前方表示不遠處有公車站,而他家在左邊,我道謝完準備離開時,老先生一副欲言又止貌,然後開口問我身上是否有一元美金能給他?我微微楞了一下,因為身上只有緬幣,所以不假思索回答:不好意思,都是緬幣,沒有一元美金。他沒多說什麼,仍以一副恭謙客氣的態度,與我道別。